相通、每个天井的独居匠心,相对保存完整,如今只有5户人家的老人在古宅留守,好在鼎盛时期30户,100多人时没有毁掉古宅,也是一种天意。
2017年,政府出资修复了飞檐砖瓦,但当地老人觉得它的华彩亦不复从前了。他们从古建筑群中看到了曾家辉煌,能做的就是不动一砖一瓦,留住乡愁、守住记忆。
曾家大院就藏在山谷里。
规模宏大的天井屋入选了湖北八大发现之旅
 
本报记者黄善君 江治冲/文 聂烽/图通讯员陈江玲 实习生谭昌钟 余庆玲
在如此的深山中,有这么大一片的天井屋,即便放在现在都是家庭条件优越才能建好,而在百多年前能修建如此规模的屋子,更是大户人家了。难怪当年被誉为“湖北八大发现之旅”。
屋子被称为曾家大院,按照当地的传说,其主人来历不简单,还有封疆大吏给他们送过匾额。
而且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曾家大院一墙之隔,也有一家大户夏家大院,两家以前曾有很深的矛盾。只是,夏家3个天井组成的大院在1998年一场洪水中变成废墟。
百年匆匆而过,过往的气派依旧在屋子的细节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老人们回忆说天井屋里佣人就有近百人
漳沐村一组88岁的曾凡太讲述了曾家往事:相传大花屋的主人是一对兄弟,这里建了天井屋外,另一处天井屋建在毗邻的南漳县东巩镇。
曾家两兄弟何以如此富庶巨资,大兴土木?远安当地有历史老师进行过考证,称这处天井屋于左侧小门进入,可看见当年悬挂于厅堂之上的长匾,书“欧柳遗范”四字,上书“曾母王老夫人古稀节孝”,落款为:“陆军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囗囗(缺字)赠”。可惜,此匾额已经难寻踪迹,但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称看到过匾额。
能得湖广总督湖北巡抚赠匾额,足见当时这处曾家大院的显赫地位或家资之丰盛。据说,这纪字辈的两兄弟搬到此地,最开始住在村民曾凡太家的祖宅旁,由于子嗣渐多,房子不够住,便开始筹建大花屋。曾家兄弟二人,一个在南漳、一个在此地,均建有深宅大院,其中老二有十个儿子,被称之为“十个爷”。至于曾家共有几位千金小姐,老人的记忆已然模糊。
村民曾凡太回忆,当时曾家仅佣人便有80多个,门房奶妈、种地长工、丫鬟小厮、厨子厨娘、管家账房、猪倌羊童等各司其职,当时几乎全村的土地均为这个曾家所有。但当被问及曾家到底因何发家?“都说跟晚清时期的大官有关。”曾凡太说。
到了解放后,与很多大院一样,曾家大院也被分给了贫下中农居住,搬进了近30户人家,同时曾家的后人也搬出此地,散落在外,最终关于始建者的来龙去脉便成了谜题。
小山村内两个大户人家百年恩怨纠葛
在探访中,住于曾家大院旁、今年78岁的夏士明讲述了这座百年大宅的背后曾家与夏家两大家族之间的天井恩怨故事。
漳沐村一组的夏士明是夏家后代,百年前,夏家虽不如曾家富足,却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贵人家。同一时期,夏家建的三个天井屋与曾家毗邻。当初夏家想要扩建房屋,由于门前有曾家土地阻挡、便想购买。曾家担心夏家繁盛会抢了自家风水,非但不同意卖地反倒借着这七八分地修起了堰塘,搭建了碾坊。不仅如此,曾家还将自家坟埋圈在夏家屋后的竹林中,以此来限制夏家前后的发展,大户间的博弈可见一斑。
不巧的是1998年漳沐村突发大水,夏家的三个天井屋均被冲毁,如今只有残垣断壁和一堆古砖及天井遗址。但是旁边的曾家12个天井屋却安然无恙。如此截然不同的境况不知是曾家泄水管网设计得更为精妙所致,还是夏家房前堰塘和屋后坟头的风水作祟。而夏士明的老伴叫曾庆秀,虽然已经年过80岁,老两口却打起了嘴仗:“夏家就是不如曾家”。曾庆秀说:“现在的曾家大院不好看,70年前曾家大院更完整,雕梁画栋的建筑符号更丰富&rdqu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宜昌经济之窗|宜昌商网|三峡商网|宜昌人|宜昌社区信息www.110yc.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