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2018

[日期:2020-01-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市级第六批“非遗”项目被授牌

  (记者杨春艳,见习记者李阳、通讯员刘长梅)9日,秭归民间吹打乐、宜昌凉虾(郑信记凉虾)制作技艺、长阳九佬十八匠、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秭归何氏膏药、土家年猪习俗等29项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被授牌。

  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共有九大类别,传统音乐为樟村坪围鼓、秭归民间吹打乐;传统舞蹈为龙泉高跷;传统戏剧为当阳皮影戏;曲艺为宜都梆鼓、枝江扇子戏、宜昌评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为远安渔灯;传统美术为三闾刺绣、三峡指墨画、三峡木雕微型船模、宜昌木雕、西陵黄杨木雕、峡江木雕;传统技艺为金鸾雀舌手工制茶技艺、邓村豆腐乳制作技艺、远安马婆剁酱制作技艺、宜都红茶制作技艺、土家精细竹编技艺、西兰卡普编织技艺、长阳九佬十八匠、陶器烧制技艺·宜昌彩陶制作技艺、宜昌漆艺·大漆髹饰技艺、宜昌铁艺、宜昌凉虾(郑信记凉虾)制作技艺;传统医药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赵氏化铁膏、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秭归何氏膏药、中医正骨疗法·兴山全益骨伤诊疗;民俗为土家年猪习俗。

 

 

  6月9日,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在步行街热烈开启,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吸引了市民的关注。

  图①长阳南曲《岁月静好人风流》表演现场。图②兴山展演节目《围鼓情》。图③学生感受宜昌“非遗”资源数字化触屏。(记者 付蓓蓓 摄)

宜昌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记者杨春艳,见习记者李阳、通讯员白晓萍、刘长梅)6月9日,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步行街热烈开启。精彩纷呈的“非遗”节目展演、图文并茂的“非遗”图文展览、极具数字化观感的宜昌“非遗”资源数字化触屏体验,让广大市民感知“非遗”触手可及。

  宜昌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19项;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308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别。

  当日,“非遗”图文展览、宜昌“非遗”资源数字化触屏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西陵区桃花岭小学六年级学生熊诗云,在父亲的带领下前来观展,她触摸宜昌“非遗”资源数字化触屏,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详细了解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非遗”项目。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探索“非遗”非遗数字化保护,让“非遗”离公众更近了,市民可通过数字文化馆查阅、观看“非遗”数字产品,也可关注“文化e家”微信公众号参与“非遗”拼图等小程序,市民还可到市群艺馆五楼的非遗展厅感受多点红外感应触摸展示屏,观赏、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

  19时30分,声声丝竹拉开了“非遗”展演的序幕,婉转细腻的乐音传递出传承近200年的文化余音。而后登场的展演项目土家族打溜子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方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邹永善带领的、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吹打结合,奏响了一曲节奏鲜明、曲调多变的“土家族交响乐”——《二龙戏珠》,民间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远安花鼓戏《婆婆也是妈》呼吁尊老敬老;枝江楠管《农家小院笑语多》唱出了新时代农家新生活;枝江民间吹打乐《自乐仙》粗狂豪放气势恢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小朋友们表演的满堂音《曲苑新苗》,唱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戏曲文化代代传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宜昌积极做好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寻找特色文化发展之路,通过打造传统节庆习俗文化活动、特色文化社区评选、“一县一品”、“一村一歌”、“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逐步形成更有宜昌“乡土味”的公共文化。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非遗”  就在我们身边 2018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家谱文化
冬泳信息